发布时间:2025-10-15 17:57:02    次浏览
医院业务收入中一般药品收入比例三级医院在25-30%左右,而二级医院一般也在35-40%左右。医院占用的流动资金主要也是药品,在目前国内医疗价格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实际上是部分“以药养医”,药品收入对于一个医院尤其重要。其实核心内容就是要做到“帐实相符”。存货“ABC分类管理法”,又称存货ABC分析法,在医院存货管理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药品。首先,将药品划分为ABC三类,把品种及数量少、而占用资金多的药品及剧毒、麻醉药品划分为A类;把品种数量较多、占用资金较多的药品划分为B类;把一些零碎的、种类繁多的,但资金占用少的药品划分为C类。然后,对耗用资金高的A类药品,作为重点加强管理与控制;B类药品的品种、需要量、耗用总额、对医疗服务的重要性均处于一般状态,按常规办法进行管理与控制;C类药品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不大,采用简单的方法加以管理与控制。2016年药品加成率国家已经控制在5%了,每年上半年预计要实施零加成率。下面进行详细说明,并分析环节中主要几个问题:药品盘点、帐簿登记、和对帐。1、药品经济管理方法:“金额管理、重点统计、实耗实销”。电力医院从2002年开始探索药品管理的方法,直到2005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先根据卫生部对药品核算要求实行“金额管理、重点统计、实耗实销”,其中2002年药剂科已经对贵重药品、麻醉药品等做到“重点统计”。“重点统计”要求做到日结帐,每天盘点,做好“收支存”登记,按照A类药品管理。2002年5月再从“金额管理”这点入手,就是对于B类、C类药品进行常规管理,宏观地反映药品采购、销售执行情况,具体从加成率、损耗率这两个经济指标来反映。其中理论加成率反映药剂科在采购环节完成经济指标的情况,科内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损耗率(按收款处“门诊收入”作为确定本月支出数)反映了药剂科通过销售环节最终实现的经济状况。医疗业务部为提高药剂科积极性,制订了《药剂科经济考核办法》用于激励与控制,将以上两指标作为考核主要因素。当时,每月计算出的损耗率要求药剂科说明原因,药剂科总会拿出1、2张收款收错的处方作为理由,也就是遇到责任无法界定的问题,管理者提出对收费处方进行抽查200张的方法,抽查结果金额差异万分之九,应该说是影响因素之一,为杜绝此因素当时药剂科向信息室提出门诊收费清单从门诊药房打印,门诊药房人员根据此清单发药的方法,将问题细分,落实责任。当时还使用过药房发现收款处方上错一个药,绝对金额在100元以上可以抵冲1最小单位(千分之一)的过渡方法。 管理过程中药剂科还提出计算机程序有问题,一方面使用人员对程序不熟悉,另一方面程序有些功能不够完善,例如,无法知道某时段药品的收支情况,以及某时点的结存情况。以及能动态了解药品管理情况,由于双方沟通不够,此类问题至2003年3月解决。2004年对药品核算解决了从总数上反映药品销售完成情况,但对每个药品却只能被动反映,而且对不正常损耗也无法反映,当发现相关指标差异较大时,请药剂科查明原因,因为其采用“倒轧帐”的方法,所以也很难找出具体原因,无非就是收款因素、盘点因素、报损因素等凑数字。2005年要解决的是对每个药品都能动态反映,并能反映实际销售情况,将实际消耗确定支出,盘盈、盘亏必须按相关程序办理手续等。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先得巩固有关基础工作,药剂科严格按照《院药品管理核算制度》,以及《院药品管理核算制度补充方法》要求执行。其中,特别是“盘点”工作,根据公式:药品期初数量+本月收入(领取)=本月支出(耗用)+药品期末数量其中药品“本月收入”为固定数,不易出错。而药品“期初数量”与“期末数量”均为盘点数,使用“倒轧帐”的方法——即根据”期初数量”+”本月收入(领取)”-”期末数量”来确认本月”本月支出(耗用)”的数量,此方法统计、记帐方便,假设”期初数量”、”期末数量”盘点数量精确、登帐准确、对帐正常并且无不正常损耗的话,”本月支出(耗用)”的数量应该是准确的。针对以上“假设”管理者一一提出解决方案:盘点数据准确。盘点中存在的问题有盘点时间不对,随意性很强,准确性不够。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盘点时间均应为每月末下午16:00整开始,不能随意提早,药剂科某些部门为图方便不按照以上时间盘点,是导致损耗率异常的因素之一。药剂科习惯盘点后用铅笔在数量帐簿上标明结存数,然后在登帐时参考此数,在以后的几天中都可以随意修改,根据这个情况要求需准备盘点清单一式二份,盘点时相关数字须写在盘点清单上,经盘点人员及主任签字后一份交医疗财务,一份留底。盘点清单应于盘点当天晚上22:00前交给急诊收款值班人员,再由值班人员于第二天交给财务科。日常门诊药房盘点由于需要参加人员多,又因盘点人员责任心、细心、业务熟悉程度不同造成盘点准确性不够,再因药品种类多更容易出错,所以要求药剂科盘点要有复核和抽查制度。后来每次盘点都有财务科与监督人一起抽查20种药品,反映盘点准确率。在2002年开始3年实践中,每月抽查“帐实相符”问题,寻找原因,计算药品经济管理考核指标用于反映管理效果。重点抓药品加成率、损耗率完成情况;门诊、住院业务收入中药品比例(经济考核报表);财务报表中药品比例(药品支出/总收入);药库、药房库存情况,与上月耗用比例;月药品采购预算与业务收入预算一起系统考虑;院贵重药所占比例等指标作为药品管理评价效果指标。2、数量帐簿登帐准确。数量帐簿登帐不准确直接影响到医疗财务的数量金额帐簿的准确性,因医疗财务的帐是根据药剂科的帐乘以药品单价而取得的。财务可以根据这前后两月的盘点清单(即”期初数量”、”期末数量”)检查帐簿有无错,另又可在某月内任意时间判断上月盘点的准确性,例如2003年6月12日门诊药房“六神丸”实物结存数为62瓶,6月从药库领用42瓶,病人使用40瓶,那么可以判断门诊药房2003年5月盘点结存数为60瓶,在无不正常情况下门诊药房2003年5月底盘点清单中“六神丸”应该是60瓶。3、对帐是否正常药剂科数量帐簿与医疗财务的数量金额帐簿要进行对帐,“对帐”能反映登帐的准确性,因为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制剂室数据与药库数据都有关系,即门诊药房、住院药房、制剂室、各科室、新港路门诊的收入数就是药库的支出数,所以“对帐”就相当重要,根据这个情况医疗财务对药剂科各部门制订出具体对帐时间要求。以上方法能在正常情况下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但如有不正常损耗的话,只有通过“实耗实销”方法,2005年医院实行计算机系统管理后解决了这个问题。期间,信息技术对于药品管理非常重要。好的管理思路都要通过软件来实现。2008年将要解决病区药房的“虚拟”库存问题。